有位好友开了个专卖高档服饰的小店,因为进货渠道很特别,从一开张生意就相当红火,经常货到后很快就卖空了。一天,当我们闲聊起她的开店领会时,她提起了补货的问题。按照惯例的做法,她每天都要对货品进行清点,将快要卖断的货品进行补货。她最头疼的问题是,有时货补来后反而卖得很慢了,结果成了库存;有时补来的货又不够,卖不了几天就又断了货。她每天要花一半的时间盯着这些货品,却还总是出问题。
她感慨说:“补货实在挺难的,我现在只有凭经验慢慢地探索。”当我问她如何盘算补货数目时,她似乎也没什么方法,我问她:“为什么这个货补20件?那个货补100件?”她只是说:“这个卖得很好,应该需要100件吧!”
补货是买手工作中最重要的职能之一,其诀窍在于“数目”和“机会”之间奇妙的配合。假如补得太慢了,不仅销售会出现断档,而且补货到了店里已经过季,就变成了库存积压;假如补得数目太多了,留到季末还没卖完,只能打折处理;这其中的技巧很值得仔细推敲。
开方:
下面举例某品牌夏季产品补货盘算方法:
第一步,首先我们收集几个主要基础数值,见下表:A累计销售数目(自上货日起)、B库存数目(店铺+中心仓库)、C上柜日期。第二步,以上柜日期C盘算出销售周D,也就是迄今为止该货品已经上柜卖了D周,然后用累计销售数目A除以销售周D,A/D=E,这样就盘算出该货品均匀每周的销售数目E。第三步,用库存数目B除以均匀每周的销售数目E,即得出剩余库存销售周F,B/E=F,F数值说明了余下的存货还能卖几周。有了F数值做参考就很容易分析出是否需要补货、需要补多少数目的货,以及按照工厂或供货商的补货速度,追加订单是否来得及。
假设上表中的四个货号都是夏季短袖产品,自陆续上货以来已经分别销售了5~8周时间。不丢脸出,245和246两个货号的存货还足够再卖5个月以上(20周/26周),也就是说足够支撑到夏季销售结束,暂时可以不考虑补货。247和248两个货号的存货分别还能再卖2个半月和1个半月(10周/6周),假设现在是5月初的话,守旧猜测当卖到6月初时,这两个货品就有可能会陆续出现断码。买手预期该货品能够销售到8月初,电脑盘算出以现在的销售速度到8月初时的缺货数目G:分别为552和640件。在经与供货商交涉了生产周期,确认追加订单能够保证在四周之内兑现后,买手决定对247、248两个货号进行补货。由于自3月份以来气温始终不高,夏季产品销售高峰还未真正到来,买手预期进入夏季后对短袖产品将会有更大的需求量,于是将2个货号的补单数目H分别放大到1000件和1200件。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新上货品最开端的销售经常是不太稳定的。一般在应季的条件下,视察销售和决定是否补单的最好机会应为新品上市2周后,这个时间段所反响的数值会趋于稳定并具有必定代表性。假如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,这时的数据可以作为买手的补货参考。
后续跟踪:
固然我的朋友开的是个小店,货品流通的数目也远不及大型连锁品牌零售商的多,但补货的原理是相通的。听到此处,她也不由得连连赞叹说:“这真的是很科学!有了这套方法,我就可以很有把握地补货了,还能监控销售进度呢!”不过我还是一再向她强调,即使有着各种统计数据的支持,也不应该盲目地过分依靠数据和电脑统计。服装销售的高低潮经常会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,如气象的变态、广告推广带动的热销、风行趋势的短暂影响、重大社会事件等等……
例如在10月份,假如气温降得比较晚,大衣上柜几周后销售仍然低迷,这时过早地采取降价处理,会导致气温恢复正常落后行综合的考量,结合经验,针对之后几周的市场趋势走向,采取适当适时的应对方法。
本集小结:
买手工作的诀窍在于通过适当适时的补货使畅销款最大化,从而优化库存结构。当然对滞销款的处理也必需及时有效,这样才能做到促进货品的快速流转。但是,在什么时间点、补多少数目的货,这完整取决于各个品牌的市场特点以及品牌零售商自身的物流效率,不能简单地套用任何公式。
不过有一个规律是可以遵循的:越是快速变更的时尚年轻品牌,补货速度越要快,补货的数目越要适度;经典守旧的品牌,补货的节奏可以把持得相对慢一些,补货的数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对放大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