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说如今我们已经迈入了移动社交电商新时代,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端把战场从电脑端转移到了手机端,并给它安上了一个特别美好的名字:微营销!固然只有三个字,但是它所包含的概念却是很笼统的,众说纷纷,大家对微营销的定义尚未明确。
微营销和传统电商真的一样吗?
对于传统电商企业来说,做微营销似乎是很容易的事情:不就是媒介变了吗?以前在电脑上做电商,现在在手机上做电商,其本质并没有改变,所以他们会直接把以前的营销思路从电脑端搬得手机端。结果却发现:想法总是美好的,现实却是残酷的!
是哪里出了问题呢?
我们先来区别一下传统电商和微营销:
以前我们所谓的电商,通俗地说,就是做淘宝、天猫、京东这类的以网络平台为主的销售,你不能把在淘宝店的产品往微信朋友圈一发,就称自己是改做微营销了,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。固然都是网上玩的,但性质却大大不同。
传统电商跟微营销的核心区别是在人的行为习惯上。在淘宝天猫等购物平台,我们的行为惯性就是选购,是主动搜索,然后根据店家的销量和价格,找寻出相对优质的产品。而微信、微博、陌陌是社交平台,我们的行为惯性就是社交。
现在明确了吗?在一个购物平台上卖东西,这叫电商,是生意。在一个社交惯性的平台上,达成自己的贸易目标,这才叫
微商,是情绪。
谈情绪等同于做生意吗?
也许有朋友会感到没错啊,买卖不是以情绪为基础的吗?正是由于对你这个人有了认可,有了情绪,才会终极跟你做成生意啊!
然而事实上,在淘宝购物,在微信交朋友已经成为了大家共同的认知。微信固然耗去了我们70%的时间,可是在微信上,我们就是“宁说千句话,不舍一文钱”。没错:人们就爱在微信上聊天扯淡,就是不太爱好花钱。
这种感觉就像在跟一个女子精力恋爱,跟你谈情,却总跟别人上床,于是爱得越深,就越苦楚。
阿里做的就是生意,腾讯交的就是朋友。而我们的本性里总是会认为生意就是生意,朋友就是朋友。微营销难就难在,你要强行把这两个搞在一块儿。
在购物平台上是不谈情绪的。雷同的商品,你比别人便宜一块钱,我就买你的。在电商的世界里,世界是平的,最后是赢者通杀,只有终极的那几家是获利的,由于保证获利的只有一途,那就是宏大的销量。
卖家只有宏大的销量能力保证拿货的本钱更低,能力保证更低的运营本钱和快递本钱。电商的这种盈利特点,很契合规模经济型的传统企业——产量越大,商品的均匀本钱越低,企业越是获利。
电商与传统企业都是属于规模经济型的,一拍即合。传统企业的宏大产能都由电商平台消化掉了。无怪乎东莞那么多加工型企业都在跟电商对接。
可以说,电商模式就是“大众化”营销的网络版,一切都跟规模经济、产能脱不开关系。这类商品都是基于基础的功能利益触发了消费者的购买。事实上我们之所以登录淘宝天猫,也是基于基础的功能需要才购买的。
电商爆发出的宏大威力,是恰好借助了我们累积了几十年的规模经济建设基础。电商上很多东西之所以便宜,除了来自渠道交易本钱的降低,还来自它消化了的过剩产能。
微营销是基于社交的信息裂变模式,那就是当消费者有很好的消费体验时,就可以利用朋友间的信任关系,把商品推介给你的朋友,一传十,十传百。这种模式本身没错,但到了中国就很容易变味,这种模式终极沦为某些人的敛财工具。所以此种模式不做改进搬到互联网社交圈内,确定是要招致非议的。这种信任代理式的营销模式,缺的是一个“信任管理”的体系。
假如能够做好“信任代理+信任管理”,那么微营销必定能搞出一个大众营销的未来。由于一传十、十传百的零本钱的推广模式,在社会化流传时代太容易快速风靡。假如真的实现,那么,阿里电商平台,赢家只是少数,而腾讯社交平台,才可能让更多的人富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