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拿到伦敦哈罗德百货商场每年全球限量发出的250张超级VIP贵宾卡的中国消费者也已经出现了。
根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介绍,这种卡的发放标准为年消费100万英镑以上,而上述人士近日刚刚看到一位持该种VIP贵宾卡的中国客人在哈罗德店中购置生活用品。要知道,哈罗德出售的洗浴海绵球都要60多英镑。
奥运会之前的英国,笼罩在经济陷入衰退的阴影之中。自2008年以来,农业下滑了逾20%,矿业则萎缩了近三分之一。其他行业中,例如建筑业和制造业则收缩了5%及6%,零售业整体低迷。其中,唯独高档商品消费逆市而上。
更令英国人高兴的是,2009年至2011年间,中国游客赴英签证申请数量增加了80%。仅在2011年,英国就向中国公民发放了逾20万份旅游签证。
与此同时,在短短两年时间里,中国团体游游客数量增加了近两倍,商务访客数量增加了50%。英国移民部长戴米安·格林此前对本报表示,要向北京增派150名签证官,继续提高签证效率。
奢侈品的价值意义是什么
唯有在伦敦“奢侈品一条街”邦德街(Bond street)上,各家商铺门上银联的标志才够醒目。
其中,如同大部分欧洲国家,在记者一行探访的伦敦多家Burberry(巴宝莉)店中,欧美顾客同亚洲顾客的数量简直不成比例。
而结账台前,以记者在店中停留的时间估算,五分之三最终购买的客人都是亚洲客人,其中除明显的学生代购之外,来自中国的中年客人最少人手一条Burberry的三色围巾,专卖店售价在200英镑以上,即便如此,也比国内的价格实惠很多。
一行来伦敦开会的中年客人对记者表示,来英国最著名的品牌也就是Burberry了,200多英镑的围巾,正好带回国馈送亲友。
而在20分钟步行距离外的伦敦摄政街上,则修建着Burberry的新旗舰店,米白色的外墙,在一众小商铺之中,衬得格外醒目。
而伦敦摄政街上流行着一种说法:那座门面横跨三四十米长的Burberry旗舰店,是中国人硬生生买出来的。
摄政街,以各色旗舰店为主的伦敦主流商业街,品牌的消长史百年来都在以最直白的形式呈现于此。
如今正在大举装修的Burberry旗舰店,独占一个街角,是摄政街其他普通店面规模的十倍。一个戏剧性的对比是,其对面的英国老牌服装雅格狮丹旗舰店,就在上两个月悄然结束了其110年的摄政街历史。
没什么能比这个更能说明,搭上亚洲市场奢侈品消费高速列车有多重要。
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英国4月份零售业销售额环比降幅就创了近两年多来最高水平。其中服装和鞋类商品销售下降幅度尤其明显。TESCO(乐购)等大型零售商股价在过去几个月也在一路下探。
但整体持续低迷的零售业中,唯独高档商品消费逆市而上。塞尔弗里奇百货店今年年初时就创下了一个小时130万英镑利润的奇迹,谁能想到这项可以载入其发展史的纪录,竟然是在经济萧条年代发生的呢?
落败的贵族
当然不是所有奢侈品牌都能分享此盛宴,其中一大关键可能正取决于亚洲市场。比如正在破产管理进程中的雅格狮丹,最终以150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香港成衣批发和零售商YGM贸易公司——忽略亚洲市场的结果,但还是被中国公司收购。
相比Burberry 2011至2012财年年度盈利预期达到3.77亿英镑,创建年代相近、产品风格类似,同样受王室青睐的雅格狮丹,最后打包卖出价尚不足Burberry一年盈利的零头。雅格狮丹的致命错误,正是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亚洲市场的经营权,并未成功建立起亚洲市场品牌认知度。
Burberry则要感谢过去一年亚太市场所贡献的41%业绩增长率,这几乎占了品牌营收半壁江山。尝到甜头的Burberry立刻开始大手笔计划,打算在新兴市场上增开约15家大型门店,旗下零售渠道规模继续扩大12%至14%。
不过伦敦本地消费者可能并不会为此高兴。曾经伦敦的Burberry工厂店以及奥特莱斯的门店里,消费者们一度可以找到很低折扣的商品,但这两年来情况正在发生改变,不仅低折扣几乎绝迹,价格还一路水涨船高。
何必要打折?反正亚洲消费者来了就要买,而且价格越高反而越刺激“追捧消费”——这已经是许多奢侈品牌的价格策略。遇高价追捧,逢低就吃入,从来都是中国消费和投资者们的热衷所在,这种热衷如今正推动着伦敦百年发展而成的品牌市场格局变化。
“如果不是画面里出现了红色巴士,谁知道这到底是在上海还是九龙呢?”英国一家本地报纸感叹道。